【金陵小学】梳理联系,建构体系——记金陵小学数学组六年级课例研讨活动
浏览数量:65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2-22
来源:本站
梳理联系,建构体系
——记金陵小学数学组六年级课例研讨活动
2023年2月21日,冷气未散,春日的暖阳洒在大地。金陵小学数学组教师及薛玲芳名师工作室成员相约录播教室进行本周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六年级数学组承担课例展示,全体数学教师参与评议。


2月20日下午第一节课,薛玲芳名师工作室成员朱丽老师与六(4)班的同学一起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前朱老师让学生整理了相关的内容,课上先让孩子们进行交流,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并以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单位、进率以及周长公式含义的理解,接着朱老师通过对作品的对比,让学生感悟知识整理的要素,并以圆为例,细化整理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表达方式,体会其特点——简洁明了。最后引导学生勾连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串联知识,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


2月21日下午第一节课,薛玲芳名师工作室成员苗琳老师带领六(5)班的孩子一同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苗老师的这节课主要分为四个板块:错题辨析——好题分享——较短量长——闯关练习。课上先由错题进行展开,让学生进行错题分析,再分享学生作业后找到的好题,把错题,好题进行对比,最后让学生利用获得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闯关练习。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六年级这样的复习和练习课,苗老师重点突出了题型的多变性和解题的策略性。

下一节课,景丽老师和六(2)班的学生一起学习了《圆柱的体积》。景老师组织学生从猜测到验证,并用直观地教具进行演示,展示学生的验证方法,发现圆柱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从而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建立了它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也丰富了学生对图形转化方法的感受。


接下来,大家又进入了评课环节,全体数学教师对三位上课老师的课,进行现场讨论。
郭雨露老师认为朱老师在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指导细致。教学语言上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生生质疑、补充交流。在整理形式上,结合了思维导图,使整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同时,她也提出苗老师在练习课堂中如果增加总结对比,深挖知识题目之间的联系,可能会将知识点讲的更加深入。
陈丽娟老师就朱丽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何让每个知识点整理的更加清晰?她提出如果是网状结构是否可以组织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对比,谁的网状结构安排的更好。她还指出,景老师的课如果能够在学生展示环节,引导学生说的再清楚,再有层次一些,学生对于圆柱体和长方体的关系,可能理解的就会更加透彻。
程丽莹老师认为朱老师在选取学生作品时比较有代表性,只是对于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的表达方式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数学组全体教师集体进行现场讨论。她还认为苗老师的课如果在对比的环节更加深入一些,慢一点,整节课的节奏会更好。以及她还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在呈现学生找的好题以及错题方面,可以以文字形式展示会更加清晰。
杜月新老师首先表扬了六年级组老师组织的这次活动充满层次。首先是朱老师和景老师课的活动有层次,苗老师的练习也是充满层次。同时,她也指出在方中圆的联系中,苗老师可以适当的建立模型,再进行延伸,加深思维层次。
颜悦老师针对练习课的时间和题量该如何做安排提出了疑问,也引发数学组全体教师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指出,景老师的课堂中注重了数形结合,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再到平面展示,看图说话,不同的层次引导学生多次感知圆柱的体积和长方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最后李新校长和薛玲芳特级对这次展示活动进行了指导。李校主要从朱丽老师这节课中的两条线展开,一条明线是知识的梳理,一条暗线是对学生整理能力的培养。指出在复习课中,应该创造学生之间充分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学习成长,建构知识网络,同时也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薛特提出要上好复习课就要把握好“五性”:系统性、结构性、方法性、技巧性、策略性。朱丽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苗琳老师的课着重展示了练习中的技巧性和策略性。同时对两位老师的课也提出改进意见,全体数学组老师受益匪浅。


相信通过这样的组内教研活动,大家坐在一起,一次次的研讨和交流,数学组的老师一定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成长!
撰稿人:景丽 黄莹莹
审核人:薛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