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抱树下•“数”说课堂】课例为引探可能 研讨聚力促成长 ——记金陵小学四年级数学组暨薛玲芳、李新名师工作室 课例展示活动
欢迎光临南京市金陵小学!
  •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石抱树下•“数”说课堂】课例为引探可能 研讨聚力促成长 ——记金陵小学四年级数学组暨薛玲芳、李新名师工作室 课例展示活动

浏览数量:23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     发布时间: 2025-11-14      来源:本站

课例为引探可能 研讨聚力促成长

——金陵小学四年级数学组暨薛玲芳、李新名师工作室

课例展示活动

1112日下午,金陵小学四年级数学组在未来教室开展了以“促进学生思考力提升的做数学课例研究”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汪艺辞老师与程丽莹老师带来《可能性》两堂精彩的教学展示课,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研讨,共同探索“做数学”的教学新路径。

第一节是由汪艺辞老师所执教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汪老师以精心设计的AI互动的“摸球小游戏”为引擎,成功点燃了学生探究“可能性”的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学生们在亲手操作、猜测与验证中,生动感知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现实含义,更在小组讨论的数据汇总中,初步体会到可能性存在大小之别。尤为出色的是,教师并未止步于实物操作,而是充分利用教室的新媒体设备,将各小组的摸球数据实时投屏、同步比对,引导全班从宏观视角审视数据,从而自发地领悟到“概率”的统计规律性。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从动手体验到技术赋能,从感性猜想走向理性思辨,既充满了游戏化的趣味,又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沉浸中感知,在思辨中成长。

11.12数学教研新闻稿_html_669de0e7.jpg 11.12数学教研新闻稿_html_m4b3cd65a.jpg

第二节课上,程丽莹老师通过引人入胜的实物摸球活动,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直观感知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根本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随后,教学由具体感知过渡到抽象探究。程老师借助AI模拟技术,将摸球过程进行海量重复,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观察并总结出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之间的正相关性,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归纳的第一次飞跃。课程的点睛之笔在于,程老师并未止步于此。她鼓励学生回归真实操作,在有限的尝试中发现一个深刻的矛盾:理论上的“可能性大”并不等同于实际操作中的“高频次命中”。这一设计让学生直面了“随机性”的核心——结果的偶然性与不可预测性。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层层递进,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对随机本质的思辨。

    

随后,参与研讨的老师结合课堂展示,从不同维度分享了评价与思考:

徐梅老师认为:程老师匠心独运,以游戏为引,将抽象的概率知识化为一场生动的探索之旅。她巧妙地运用AI技术揭示宏观规律,又通过学生的亲手实践,让他们直面随机性的魅力与挑战。这种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归现实的闭环设计,不仅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理性看待不确定性的种子,教学效果立竿见影。而汪老师的这节课,,通过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将抽象的“可能性”等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操作、可感知的生动情境。这种技术赋能,不仅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将数学知识直观化、趣味化,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课堂上,学生们在游戏中思考,在竞争中探究,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悟”,为我们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11.12数学教研新闻稿_html_m38e431d1.jpg

郭雨露老师认为:程老师的这堂课设计精妙。她以摸球游戏为引,巧妙地串联起“确定与不确定”、“可能性大小”及“随机性本质”三个核心概念。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从实物操作到AI模拟,再回归实践反思,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思维碰撞中自主建构知识。这不仅传授了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汪老师在教学时态度亲切自然,语言富有感染力,能通过有效的提问和激励性评价,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我们看到,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个别回答,学生们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闭环。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关系,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充分的互动交流中,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判断依据掌握得尤为扎实,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11.12数学教研新闻稿_html_m31beeb12.jpg

孙璐老师认为:程老师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充满思辨的实验室。她引导学生亲手制造“数据”,又让他们亲眼见证理论与现实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可能性,更学会了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这种思维层面的启迪尤为珍贵。汪艺辞老师紧紧围绕“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这一核心,设计了从生活实例到AI游戏验证,再到归纳总结的清晰教学路径。课堂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尤其是利用AI小游戏进行随机实验,让学生们在大量的数据感知中,自己发现了“数量多,可能性就大”的规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11.12数学教研新闻稿_html_54702eaa.jpg

曹扣霞老师认为:程老师以游戏为舟,载学生从直觉的此岸,渡向理性的彼岸。她巧妙融合实践与科技,让学生在探寻可能性同时,深刻领悟了随机性的真谛。这不仅是一堂知识传授课,更是一次宝贵的思维训练,尽显教学智慧。

汪老师的课则是整堂课设计精妙,既尊重了教材的逻辑体系,又大胆引入了AI游戏这一创新元素,赋予了传统内容新的活力。她既能通过生动的演示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走下讲台,关注到个体差异,进行精准点拨。这种将先进技术、愉悦氛围和扎实训练完美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高效地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令人受益匪浅。

11.12数学教研新闻稿_html_m6b071867.jpg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在本次“可能性”单元的联合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立足于数学教研组这片实干与创新兼具的沃土,我们将继续深耕不辍,提升教学水平,期盼见证更多充满奇思妙想的智慧之花在课堂中精彩绽放。

一审一校:汪艺辞 程丽莹

二审二校:袁 庆

三审三校:王海玲

发布:数学组



学校概况

Copyright 2020 南京金陵小学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栖霞区仙林大道188号   电话:025-68730408
备案号:苏ICP备13044412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