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小学】以教促思维 以研共成长 ——记金陵小学数学组第十一周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91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
发布时间: 2022-11-14
来源:本站
以教促思维 以研共成长
——记金陵小学数学组第十一周教研活动
不负秋意好时光,教研引领共成长。11月10日,金陵小学和园校区迎来了本学期第十一周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三年级数学组承担课例展示,全体数学教师参与研讨。


首先由杜月新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一课。这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体会物体的对称性,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杜老师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对称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物体的对称性。接着从实物图片中抽象出实物图形,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随后的“图案识别”环节,杜老师引导学生将观察、操作、想象等手段结合起来进行判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图案设计制作”环节,先通过视频演示明确相应的设计制作方法,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行设计并制作“美丽的轴对称图案”。这样的过程,由扶到放,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接着王海玲老师呈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2)》一课,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系中的起点知识。经过第一课时例1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并且初步认识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因此,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首先呈现几个条件,让学生找到相关联的量,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分析条件与问题,列式解答,而是初步呈现思考的结构图,生成系统性学习的雏形。然后,增加一个条件,根据三个条件再提问题,促进学生在已有系统的框架下,加强对策略的体验。在引导学生清晰地表示出三种颜色的花之间的关系时,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完善用线段图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线段图的雏形在学生脑海中自然生成。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后,王老师没有让学生直接列式解答,而是给足学生探究分析数量关系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交流探究过程,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两次比较,借助数量关系思路图,系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的总结环节,在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时,学生获得了经验并建构了自己的策略。


随后,两位老师提出了自己在执教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现场听课老师纷纷提出宝贵建议。如杜老师的课中,在引导学生基于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开展辨识、说理等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纠正或完善学生不规范的表达;王老师的策略课中,面对生成出的不同方法,无需回避,可以让学生结合数量关系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数学组组长薛玲芳老师对两节课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针对第一节课,薛老师认为要正确区分对称的物体和轴对称图形。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可以看作关于平面对称的立体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关于直线对称的平面图形。学生受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通常难以区分这两个概念,教学时要准备把握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第二节课的解决问题部分,薛老师指出学生除了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还创新了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可以进一步挖掘并展示出来。要坚持让学生经历探究性过程,站在系统性学习的高度俯瞰策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成为一个整体,有机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系统。
教研虽无涯,探索亦有道。通过此次教研活动的学习与交流,老师们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磨炼自身内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向教学有法、能研善思的未来迈进!
撰稿:杜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