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课堂】着眼结构教学,促进深度思考 ——记金陵小学数学组第九周校本研修活动(2)
浏览数量:62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
发布时间: 2023-11-02
来源:本站
【“数”说课堂】着眼结构教学,促进深度思考
——记金陵小学数学组第九周校本研修活动(2)
2023年11月1日,金陵小学数学校本研修如期开展,颜孝茹老师和三(1)班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课例《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全体数学老师、李新名师工作室成员、薛玲芳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并指导。
【课前打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是学习多位数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下已经掌握了“商-乘-减”的除法竖式过程。本课我从“圈图、摆小棒”直观操作过渡到“三步口算”,让学生思考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共同之处,进而再过渡到“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竖式”,体会、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在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知识起点各不相同,所以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方法比较固化、较为单一。在表述计算过程的时候,孩子们的数学语言表达不是很规范,说得也不是很明白,对竖式计算的步骤体会不是很深刻。在试教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尝试竖式计算的时候列一层竖式问题,二是分小棒先分单根,计算时先算个位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试教中我重设学生活动环节,让学生借助丰富的课前准备的学习材料,再通过小组合作、同桌讨论等多元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在直观操作中,要关注操作的结果,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操作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因为“笔算理解”就“藏”在操作过程中。
【课堂实录】
在本节课中,颜孝茹老师首先带小朋友们复习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并对算法进行小结,然后过渡到今天的笔算除法算式的教学中。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46个羽毛球平均分给两个班,如何计算?在研究1-1环节中,颜孝茹老师提前给学生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并组织小组进行明确问题引导下的操作合作探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颜孝茹老师注重学生汇报的顺序:“圈图片→摆小棒→说口算→列竖式”,在直观表征、语言表征和算式表征中凸出体现“联系”,使“分小棒图”和“口算算式”的表达一致对应,从直观帮助学生走向抽象,充分发挥“直观模型”在算理理解中的价值。



学生有了这样深刻的学习经验之后再进行研究1-2及时的巩固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强化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随后再鼓励学生将知识经验迁移到研究2-1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中。在这几个环节中颜孝茹老师始终围绕“分几步除”、“每步先算什么”、“商写在哪一位上”这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从记忆走向理解,抽象概括算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一位一位往下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最后研究2-2的设计给学生自由关联知识和运用知识空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作品,在比较中发现了这些作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生互动非常精彩。在本节课的最后,颜孝茹老师一改以往的总结收获,而是借助学习单帮助学生回忆今天学习新知的过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哪个环节印象最深刻,这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环节,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课后争鸣】
课后,老师们对本节课的设计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1.李悦老师建议在理学单、活动和学具的设计上应该多些留白,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同时对PPT、板书要求格式给出了建议。

2.周婷老师建议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教师指导要求可以再明细一些。结合操作和竖式写法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竖式的横线与分法之间的理解。

3.张丹丹老师建议计算课要紧扣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算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情境去比较竖式的价值和意义。

4.华琴副校长进行总结发言,首先对三年级组本次教研的课题进行了解析,然后针对现在教育现状分享了自己的几点思考:首先如何设计结构化教学?其次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指出基于每个班孩子的学情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也不是一尘不变的,要有针对性,争取让不同的孩子在每一节课上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和成长。

【片段重构】
结合老师们的建议和指导,本课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构和优化:
1.授课环节:
(1)对小组活动的操作再具体一些:指明小组四人每人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探究,再在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更关注情境与算理的联系,在讲授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
2.板书环节:
呈现的部分要有结构,教师凭借经验的总结性的一般算法尽量不要呈现。课题板书、字体尽量规范、统一。
3.理学案设计环节:
多一些留白给学生,活动要求在PPT上展示即可,不需要呈现在理学单上。
撰稿人:颜孝茹
一审:郭雨露
二审:周婷
发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