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对话,生成学力】—记金陵小学数学组第五周教研活动
浏览数量:65
作者:南京市金陵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4-01
来源:本站
3.25日,南京市金陵小学全体数学组教师聚集在录播教室,开展了第五周的数学大组教研。
本次活动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聚焦对话,生成学力——当生成和预设发生偏离,教师该不该及时干预”这个主题,对奚瑄铎老师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徐磊老师的《3的倍数的特征》和程丽莹老师的《比例的基本性质》三节课进行了研讨;第二部分,杜月新老师分享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堂课,这堂课别开生面,本课由老师扮演学生,模拟互动,将气氛带到了高潮;第三部分,各年级组就自身情况分组研讨。

首先老师们对“当生成和预设发生偏离,教师该不该及时干预”这个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徐磊老师结合自己的课表示,通过几次不断的磨课,他认为,作为教师,在公开课磨课阶段,该干预的时候还是要干预,有些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平时的常态课,不是那么紧张,反而会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生成,让他们尽情思辩;孙璐老师则从查词条的角度表示,事前定框架是干预,事中打断也是干预,事后纠正不算干预;陈丽娟老师则表示,如果达到教学目的了,学生表达已经很充分的情况下,这时候教师就不需要让学生过多重复展示,应该进行干预,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整理,反思评价,归纳概括等更高层次的探究;张淑珍等老师也纷纷表达了自己和所在小组的看法,大家在一次次分享和辩论中,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对这个主题的认知,又得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环节,杜月新老师分享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本课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授课的杜老师,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扮演学生,还被要求扮演一年级的学生,以一年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一场特殊的课,让在场的老师们十分期待,纷纷跃跃欲试,有的还想着怎样扮演“坏学生”,提出一些有难度或者刁钻的问题难倒杜老师。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可爱的“学生们”有的积极答题,有的不断提问,有的据理力争,有的补充完善。课堂互动在杜老师的引导下上的像名家说相声一样,小包袱不断,大包袱每过三四分钟就有一个,有人眉飞色舞,有人面红耳赤,有人头上冒汗,不知不觉课已经结束。课后,杜老师表示,这节课“学生们”提出各种问题,各种生成都很精彩,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杜老师认为教师可以让一步,慢一步,把回答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相互交流,一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则也是给老师自己一个反应和梳理的时间。之后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生成的多,学生主体得到体现,怎样解决课上不完,练习做不了的问题?张桂香老师表示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如果压缩时间,压缩哪个部分?是学生表达的时间呢?还是学生动手和操作的时间?让老师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后,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教师,提高教研质量,张老师对教研的方式向大家征求好主意好方法,表示希望大家积极思考,每个人都可以提出建议,献计献策。这种开放民主的教研方式,正成为数学组一大特色。



最后,各年级组就自身情况分组研讨,大家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对前段时间教学情况进行了梳理,对之后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作出相应教学计划,以期有备无患。

本次教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引发了很多教学思维的碰撞,激起了教学智慧的火花。执教者与听课老师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再次进行深刻反思,力争能更加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化、有效化,趣味化,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更坚实基础。
撰稿:陆海龙
审稿:张桂香